|
网上流传这样一句话,不知道红红舞厅的,不是成都男人。
此话不假。红红舞厅几乎是成都男人成长的必经之路,因为那有一种奇妙的肢体表达方式,叫砂舞。
所谓的砂舞,就是一对男女抱在一起站立不动,只相互摩擦身体。因跳舞的人像两根木桩,这种舞也叫桩桩舞
砂舞产生于1988年,至今有24年的历史。同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一样,砂舞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无数的变迁。成都人民作为砂舞的创造者,见证了这一复杂的变迁过程。一部砂舞史,即是娱乐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兴衰史,其中包含了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。20多年的风风雨雨构成了一幅社会的画卷,绚丽中夹杂着阴暗与感伤,承载了70、80两代人的欢喜与悲哀。
1980:“贴面舞”的萌芽
80年代初,港台歌星邓丽君风靡大陆。那时的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,阶级斗争刚刚落幕,社会文化出现欣欣向荣的势头。一些爱好流行文化的年轻人喜欢约朋友在家中喝酒,伴随着靡靡之音跳起交谊舞。由于灯光昏暗,歌声催情,男女跳着跳着会挨得很近,然后把脸贴在一起,这便是“贴面舞”最初的萌芽。
但是,这一时期的社会管制依然比较严厉,公安对这些“小资情调”的年轻人并无好感,有时甚至实施抓捕行动。一则案例显示,成都理工大学沈某在东郊某厂的宿舍跳舞时,被公安机关以“流氓行为”抓捕,判劳教2年。尽管如此,以交谊舞为代表的娱乐新文化依然在成都传播开来。
1986-1987:舞厅的诞生
1986年,一些学校和单位出现了周末舞会(比较有名的如川大舞会),参与者以学生、职工为主,也有一些社会上的人参加。与此同时,成都的街面上开始出现营业性的舞厅。那时的舞厅跳的是交谊舞,只收取门票和茶水钱,跳舞不收费。由于是新鲜事物,加上人们对异性的好奇与渴望,舞厅里常常是狼满为患。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请得到舞伴,通常是长的帅或有钱的男人比较有竞争力。
1988-1989:舞厅大量出现
到了1988年,舞厅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。据不完全统计,这一时期开张的舞厅大约有二十多家。主要分布如下:
东方歌舞厅(位于猛追湾2号桥附近)
北苑歌舞厅(位于一环路与李家沱交界路口)
紫罗兰舞厅(位于春熙路商业场三楼)
宝圆通(位于城隍庙电子市场建工俱乐部)
天涯歌舞厅(位于总府路外文书店二楼)
银河歌舞厅(位于华兴街口)
建材舞厅(位于建材宾馆地下室)
大茜亚(位于一环路西三段,同现址)
东侨茜亚(位于二环路双桥子立交桥下,同现址)
悦来歌舞厅(位于锦江剧场)
红星歌舞厅(位于红星宾馆)
玉沙歌舞厅(位于玉沙宾馆)
天桥歌舞厅(位于春熙路商业场对面)
君子兰(位于青羊宫附近,后搬迁)
西郊(位于一环路西三段四川电大旁,同现址)
安乐宫(位于银河王朝酒店旁红旗商场)
明远楼(位于西北中学对面)
凯歌舞厅(位于游乐园附近凯歌商行二楼)
成都餐厅歌舞厅(简称“成餐”舞厅,位于盐市口附近)
……
这一时期的舞厅不仅数量繁多,而且人气很旺,其火爆程度用人山人海形容也不为过。君子兰、等都是非常受欢迎的舞厅。具有历史意义的是,这一年,跳舞的风格由交谊舞向“砂舞”转变。那时的砂舞也叫“沙沙舞”,意指身体相互摩擦。由于双方跳舞时站着不动,像地上打的桩一样,也有人形象地称为“桩桩舞”。
“那时候最渴望的是中场后第一曲,舞厅全部黑灯,播放萨克斯,最爱放的是凯丽金的《回家》……还有谭咏麟、陈百强的歌也比较多……”
前文提到了,舞厅里狼多肉少,请女女跳舞被拒绝是常有的事。对此,一位砂友描述道——
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|